戍天历10月15日开始,跟随戍帝亲征的爻军们铩羽而归。这并不是如山倒的溃败,而是一种高唱“敕勒歌”的无可奈何。
16日凌晨,位于中军营帐中的戍帝身着睡衣起身。他看着北边距离自己几里之外,轰日限部那儿的冲天煞气。
戍帝朝着案台走去,而常侍则早就展开卷轴地图。他的手指在镌刻各种地理符号的帛布上划着,突然停在自己连营外五里处。随着他凝视地图上轰日限扎营的地方,杀伐声灌入脑海中。
几个时辰后,他看到了南逃溃兵。虽然他派出亲卫过去询问,还没有传来消息,但是他知晓这又是一场失败罢了。
戍帝走到了本阵大营中,面对众多穿着铠甲的将士们冷静说道:“不要慌。”
戍帝自己克制住了自己的慌张,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,询问将军:他们可靠的部队在哪儿?
虽然他希望此时拱卫在自己周围的兵越多越好,这是人类在危机中潜意识的决断,但是作为天子所继承的命格告诉他,帝王是不允许像凡人那样慌乱的。
于是乎,在戍帝主持下,进入营帐的将士们开始安静有分寸地叙述起当下情况。
戍帝身边兵家将领在进入营帐后,抓住了这个“在陛下面前提出意见”的机会,他们默契报出自己在当下可以调动的部曲规模,然后根据当下还能控制的军力情况,对戍帝谏言。
营帐中,戍帝端着镜子从善如流,将指挥权限逐一下放给了最有能力的人!因为他的镜子不仅仅是能照谏言者心中真实所想,还能看到其他人是否对此谏言持正面观点。
在兵家体系中,在数量过五千的大战中,当前沿发生混乱的时候,第一时间不是增加中心周围的守卫力量,而是尽可能地让预备队在混乱方向组成一道阻隔线,防止混乱扩大。
戍帝在这关键时刻,没有对军团错误地干扰,而是选择了放权。
于是乎,庞大而僵硬的军团壮士断腕,舍去东边轰日限部队的崩溃区,直接建立起了新的阵地,将溃兵和敌人的冲击挡住了。
数公里外昊军阵内,赵诚通过鸦人侦查到这一幕后,当即对部署做了调整。
他让麾下的轻骑兵待命,绕到大爻前营的后方扬尘鼓噪,作进攻状。
爻军戍帝本阵内,由于戍帝此时身边指挥系统尚在,在观察到了赵诚的迂回轻骑兵后,当即在后阵营帐中,升空一支纸鸾部队,这支纸鸾部队,踩着脚踏板,在背后两侧竹蜻蜓翅膀煽动下,腾空而起。
纸鸾部队一盏茶内抵达昊军骑兵头顶,对这些来袭敌军射出